【融合創新是實現制造強國的理性路徑】
即使業界人士對中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“三期疊加”有充分的思想準備,也仍然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艱難深感焦慮和不安。
即使業界人士對中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“三期疊加”有充分的思想準備,也仍然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艱難深感焦慮和不安。
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,一系列限制經濟增長的因素開始凸顯,我國需要跨過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需要全面加強自主創新能力。
在改革開放初期,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,亟需國外資本、技術和管理經驗,而國際上正在興起由工業發達國家主導的第四次產業大轉移。
招商引資,顧名思義,包含著兩種經濟行為:一是招商,即通過優惠的政策招攬國外企業、引進項目。
“引資購商”是替代招商引資的升級戰略,是指在政府的引導下,募集多方資本構建產業基金等資本容器,聚焦經濟支柱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。
啟蒙者的探索之路“引資購商”的商業邏輯十分簡單,但是沒有廣闊市場背景支撐的制造企業整體收購風險很大,能夠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高端制造業的并購行為更是歷史上鮮見。
這個設想我們稱之為 “即發計劃”,讓我們祝福 “中國制造2025”即刻出發吧!
寫這篇文章的初衷,其實就是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:用什么戰略和方法,才能把中國從制造業大國轉變成制造業強國,最終讓中國在未來較長時間內能保持GDP中高速增長。
珠江三角洲(簡稱珠三角),中國制造業重鎮,轉型中面臨諸多挑戰,用工荒仍在繼續,今年工資漲幅或達 8.4%,這是近期我們開展的第六次年度珠三角制造業調查得出的發現。
一說產能過剩,很多人認為投資機會就沒有了,其實這種看法不正確。因為我們現在是中等發達國家,還有五類產業面臨大量投資機會。
2014年,中國新增就業人口達到1322 萬人,為 2000 年以來最高 ;也正是這一年,GDP 增速放緩至 7.3%,為1990年以來的最低。
伴隨著新一輪產業革命和全球產業競爭范式的轉變,中國經濟發展階段逐漸步入工業化后期,經濟增長正由高速轉入中高速的新常態。